11月8日中電聯發布《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電價機制研究報告》。其中提到,為了保證系統安全穩定和持續推進能源轉型,系統對于電力的需求,將從以電量價值為主向多維價值轉變,電價的構成也應逐步體現電力的多維價值。
中電聯認為,當前電價機制存在煤電價格形成機制矛盾突出,電煤價格長期高企,煤電基準價沒有隨之調整,上網電價水平難以反映煤電生產的真實成本等問題。
對此,中電聯建議:煤電基準價調整到0.4335元/千瓦時;選擇試點,將煤電中長期交易價格上下浮動20%的限制予以放寬。
這意味著,我國電價機制或將發生改變!
01
20%浮動限制或被放寬
中電聯建議,科學設置煤電中長期交易價格上下浮動范圍,建議選擇試點,將煤電中長期交易價格上下浮動20%的限制予以放寬。這意味著市場化交易價格將迎來更大的浮動空間。
2021年11月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發改價格〔2021〕1439號),其中提到,從10月15日開始,對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有序放開,上下浮動原則上調均為不超過20%。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則不受上浮20%限制,電力現貨價格不受上述幅度限制。
自從電價改革實施后,多地電力市場成交價均實現20%頂格上浮。電價改革實施首日,江蘇省和山東省成交電價上浮近20%,直抵最高浮動電價上限。江蘇、陜西等地的2022年年度雙邊交易均價也逼近了頂格線。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燃煤電廠的虧損問題,保證了電力的供應穩定。
根據近期火電企業披露的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今年以來,發電企業的業績情況有所好轉,然而當前煤電聯動帶來的電價上漲尚無法彌補其因煤價上漲導致的全部虧損。
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煤電企業因電煤價格上漲導致電煤采購成本同比額外增加2600億元左右,大型發電集團到場標煤單價漲幅遠高于煤電企業售電價格漲幅。
如今,各地2023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簽訂在即,是否會受到影響,還未知。
02
煤電基準價或調整到0.4335元/千瓦時
近年來,國內各地煤電基準電價在0.25-0.45元/千瓦時之間,平均約為0.38元/千瓦時。其中安徽省為0.3844元/千瓦時,最接近平均值。
煤電基準價是2019年確定的,當時測算對應的是秦皇島港5500大卡下水煤價格535元/噸。然而2021年以來,我國電煤價格長期高企,2022年來電煤價格持續在800元/噸以上。煤價上漲,煤電基準價卻沒有隨之調整,上網電價水平難以反映煤電生產的真實成本。
對此中電聯建議,建立完善煤電基準價聯動機制?梢詫⑶鼗蕧u港5500千卡下水煤基準價535元/噸對應全國平均煤電基準價0.38元/千瓦時設置為基點,按照標煤價格上漲或下降100元/噸對應煤電基準價上漲或下降0.03元/千瓦時的標準進行聯動。在聯動后的基準價水平上再實施上下浮動。即秦皇島港5500千卡下水煤基準價675元/噸對應全國平均煤電基準價0.4335元/千瓦時(2022年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發布特急通知——《2023年電煤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工作方案》,明確下水煤合同基準價按5500大卡動力煤675元/噸執行)。
在中電聯近期發布的《2022年三季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中,就曾經提到,對電價上浮后仍與煤價水平錯位的地區,考慮重新核定基準價,盡快緩解企業經營困難形勢,提升保供能力。
中電聯提到,電價的合理構成應包括六個部分,即電能量價格+容量價格+輔助服務費用+綠色環境價格+輸配電價格+政府性基金和附加。據了解,我國煤電上網電價從2004年開始執行標桿上網電價,期間根據煤電聯動機制共調整九次,2019年,國家發改委發布1658號文,規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取消煤電聯動機制,改為“基準價+上下浮動”市場價格機制;鶞蕛r包含脫硫、脫硝、除塵電價,由市場形成的上網電價,其包含脫硫、脫硝、除塵和超低排放電價。
如果電價構成調整,也將使我國的電價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
03
對于市場主體各方的影響
有業內人士表示,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市場化,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對于整個電力市場而言,電價將更好地反映電力市場供需形勢和發電企業的成本變化。平衡現階段電力市場各方矛盾沖突與利益訴求,確保電力穩定可靠供應。
目前來看,火電依然是我國能源結構的重要支撐,對火電企業來說,有利于緩解煤價高企帶來的巨大成本壓力。由于發電側已經全面放開煤電機組進入市場,同時也有利于形成發電側和售電側“多買多賣”的競爭性市場。
對于新能源企業來講,市場化交易將迎來更多機會。碳中和與能耗雙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未來的發電主體。風電、光伏在保障利用小時數之外的電量,可通過可再生能源項目與用戶側直接交易的方式進行消納,電量和電價都由市場決定,新能源的價格優勢和環境屬性將得到體現。尤其是在現貨市場中降低下限價或提高上限價,均有利于擴大峰谷價差范圍,增強對調峰的引導作用,有利于促進新能源消納。
對于用電側來講,用能成本或將增加。建議企業合理利用峰谷分時電價政策,錯峰用電合理用能。通過配置儲能、開展綜合能源、使用綠色電力等方式改變用電結構和時段。
對于售電公司來講,應合理疏導矛盾?礈蕰r機發展“售電+儲能”業務,既能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又可以幫助用戶合理利用分時電價政策,提高低谷時段用電比重、降低高峰時段用電比重,從而實現用戶用電降費的目標。向用戶提供綜合能源服務,根據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多元化和套餐式的能源服務方案。